智算时代的电力焦虑与创新解法:核能与“隔墙售电”
发布时间:2024-12-17作者:网翼互联阅读: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迭代,算力需求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也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高能耗不仅导致企业承担巨额成本,更让“电从哪里来”成为新一轮挑战。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球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已达到910 EFLOPS(FP32),同比增长40%。美国与中国分别占据全球算力市场的前两位,占比分别为32%和26%。然而,强大的算力背后是海量电力的支撑。例如,GPT-4模型的训练需要2.5万块GPU芯片,持续三个月的训练耗电量高达2.4亿度电,相当于数十万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而推理阶段的持续耗电同样不可忽视。
面对高昂的电力成本与日益严峻的碳排放约束,美国科技巨头开始将目光转向核能,以满足数据中心对稳定、低碳电力的需求。
2023年10月,谷歌宣布将与核电企业展开合作,计划在2030年通过核电站为其数据中心直接供电,预计提供500兆瓦的无碳电力。而Meta也于近日发布征求建议书,计划在2030年代初新增1-4GW的核能发电能力,并面向核能开发商寻求合作,以支撑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增长。
然而,核电站直供数据中心的做法在美国引发了部分争议。一些电网公司反对这种绕过电网的直接交易模式,认为其将影响电力市场的稳定。今年11月,备受关注的一项交易被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否决:能源公司Talen拟向亚马逊出售核电站旁的数据中心园区(960MW),并长期供应核电,交易金额高达6.5亿美元。
这种绕过传统电网、直接由电力卖方与数据中心买方进行电力交易的模式,被称为“隔墙售电”。与美国面临的争议不同,中国正通过政策支持加速推动这一创新模式的落地。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指出,鼓励数据中心通过建设配套可再生能源电站或与新能源企业直接开展电力交易,降低电力成本,优化能源结构,实现东部与西部电力资源的互补调配。
紧接着,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隔墙售电”等新型电力交易模式,并允许新型经营主体在一定条件下豁免电力业务许可证申领。
在政策推动下,数据中心与电力供应方的直接合作模式逐渐成熟,不仅有效降低了数据中心的电力成本,也加快了可再生能源在算力产业的应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面对智算时代带来的能源焦虑,中国正在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且高效的能源供给路径,助力数据中心与能源系统的双向优化升级。
标题:智算时代的电力焦虑与创新解法:核能与“隔墙售电”
TAG标签: